从累计情况来看,截止3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08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1.44亿千瓦,分布式光伏6435万千瓦。
首先,看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首先,光伏补贴缺口大,难以弥补。
这就为我国保持全球低电价竞争力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光伏平均度电成本降至0.38元/千瓦时,已经低于煤电的平均度电成本0.40元/千瓦时。从2014年开始,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服务提供商彭博资讯集团(Bloomberg L.P.),每年分两次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度电成本进行统计测算。地方除了遵循国家统一标准外,还需要出台差异化的地方标准。但在现有电源结构下,通过以上措施再次降低电价存在较大难度。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光照条件和环境特点,屋顶因民俗等原因也结构各异。例如组件,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硬件,组件价格在硬成本中的占比约为40%。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16-204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3.2%;到2040年,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成为全球电力增长需求最快的区域。
3、中国的光伏产业具有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201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卫星图显示,过去20年地球新增了约5%的绿化面积;其中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贡献。对以往建于荒漠等退化土地中的光伏电站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估,并规定今后的平价基地光伏项目应当按照生态修复规程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并设立生态监测系统。
这些项目因地制宜,不仅发展形成光伏产业,贡献了清洁电力,修复了生态,在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也具有明显效果。即我国为世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中兴能源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工程,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启动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从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可见,在2014-2009年的五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212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开展能源产业走出去国别战略和政策研究,在收集数百项太阳能国际标准、规范基础上建立了国外常用工程设计标准名录。该项目组已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所在的德国波恩市设立了办事处,组建团队开展相关工作。
设立专项资助相关项目研究;发起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恢复产业基金,邀请国家电投、中信集团、保利集团、中石化等具有较大海外投资的央企,以及通威、隆基、天合光能、正泰等国内领先的光伏制造企业加入。将中国的光伏产业及其发展模式推广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多赢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达到世界其他国家产能总和的三倍左右,当之无愧地成为光伏产业的生产制造枢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66.6GW,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二是建议加强教育培养方面的合作。光伏产业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将支撑我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战略落地见效。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等国际机构,初步建立了多边合作框架体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和伟大实践。
四、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建议科技部设立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与生态修复之间的科学研究。2017年起,我国光伏产业链从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到组件等各环节生产规模的全球占比均超过50%。当今世界,土地荒漠化程度最高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东部非洲、西南非洲等国,均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有着荒漠化治理的需求,而且太阳能资源丰富,而电力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迫切需要建立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SDG2030涵盖17个目标;推进光伏+生态修复合作可以一举多得。目前,中国市场光伏组件的主流产品市场价格降至1.5元/瓦,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为全球光伏市场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支持组建国内研究团队,与联合国就光伏促进生态恢复进行全球学术评估报告。
设立可再生能源促进荒漠化治理专项,鼓励发展中国家派遣硕博士留学生、博士后、访问学者来华留学或交流,鼓励相关的短期培训和夏令营等。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五年多重点推进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示荒漠化治理中国方案的需要。
产业走出去已有较好的政策基础。支持中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出去,在荒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种植能源作物有利于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并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生物质能源,还能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和就业机会,从而收到防治荒漠、应对气候变化、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减少贫困的协同效应,并助力联合国SDG2030目标的实现。
三是建议开展商务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多边合作条件。
建于荒漠等退化土地上的很多光伏电站不仅产生明显的生态恢复效果,还因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以及人工管护,促进了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一带一路国家光伏市场广阔。与UNCCD联合开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荒漠治理专项行动,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中国学习可再生能源促进荒漠治理的经验刘汉元建议,在实行增量留抵退税的同时,对未享受存量留抵退税的光伏发电企业实行一次性退税;对光伏发电无补贴项目实行所得税免税政策,在对有补贴光伏发电项目执行3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的同时,对无补贴项目免征所得税。
由于光伏电站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报期长,设计系统寿命25年,要靠多年的发电销售收入逐步收回投资。同时,实现利息成本进项税额可计算抵扣。
刘汉元表示,从财务角度看,一般光伏电站的进项税额需5年~6年抵扣完,才有可能适用即征即退50%政策,但我国光伏发电从2013年起才开始真正成规模态势发展,所以,只有少数经营好的企业,才可能从2018年左右陆续开始享受此优惠政策,大部分企业还未开始享受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就已不再延续执行。他表示,同样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发电,目前却仍承担着超过8%的增值税实际税负。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减轻光伏企业的税费压力,如财政部、国税总局2013年9月下发的《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光伏发电收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2016年7月下发的文件延续了该政策,执行时间至2018年12月31日,到期后至今仍无新的延续性政策出台。日前,刘汉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抒胸臆,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我国本应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但由于国外的税费、财务费用、土地租金和其他相关费用较国内更低,光伏发电较国内更具成本优势。
刘汉元介绍说,例如财税〔2009〕9号文件明确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而财税〔2014〕57号文件又规定将依照6%征收率调整为依照3%征收率,进一步减半征收小型水力发电项目的增值税。目前,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项目约有2/3已实现平价上网,预计到2021年将全部实现平价上网。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减轻光伏发电企业税费负担、解决光伏发电补贴拖欠、理清并优化光伏发电行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仔细调研,并提出多项建议。其中,税费负担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根据现行上网电价结合光伏发电项目数据平均测算,企业实际缴纳的度电增值税达到0.03元~0.04元,实际税负超过8%。刘汉元表示,建议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解决抵扣难点问题,参考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抵扣的方式,允许企业依据实际支出的利息费用,按贷款服务6%的税率比例,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税费压力由来已久据刘汉元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都被全额征收各项税费,主要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13%的增值税及其附加,还有海域使用费、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等多种税费,如再考虑社保因素,税费将更加惊人。减轻负担加速平价201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的总体部署下,一系列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相继出台并有效实施,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对长期保持中国经济活力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进一步减轻光伏发电企业负担,实现保市场主体、稳投资、稳就业的目标,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面平价上网时代早日到来,从而加快我国能源革命进程,刘汉元建议,参照小型水力发电项目的增值税缴纳政策,将光伏发电项目纳入按照3%征收率简易征收范围;对光伏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尽快予以延续,并参照财税〔2015〕74号文件关于风力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规定,暂不设定政策终止期。同样作为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报期长的水电项目,国家已制定并下发了多项增值税减免政策。
本文由光阴如箭网最新视频:小何塞-本纳维德兹Vs托雷斯光阴如箭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网友调查:您认为奇才老鹰谁能够晋级东部决赛?”
下一篇
整理的好处作文350字